close

               目睹兒童給我的衝擊            善牧高雄中心鄭雁文

 

當了媽媽以後,對於有關小孩的一切事宜,感受都變的強烈好幾倍。之前廣受爭議的「煮小孩」事件我一直避免去碰觸,因為不忍心去想那個可憐的小女嬰所要承受的強大痛苦。但是新聞事件可以不去接觸,個案工作卻不能逃避。

       對於家暴的案件,我已經快要練就出標準化的流程,但是面對目睹兒童的時候,我還是得去克制自己強烈的情緒。當聽著一個4歲的小朋友必須在爸爸打媽媽時,張開他小小的臂膀阻擋爸爸的拳頭,或是在深夜獨自跑到距離住家10數公尺外找鄰居來救媽媽時,心裡翻騰的情緒已經難以用專業態度去掩飾。尤其看著原本應該要活潑好動、天真無邪的4歲小男孩,用著早熟的口氣回答我的問題,乖巧、耐心的坐在椅子上等待我們會談結束時,我更怕心裡那股情緒在會談結束前潰堤。

       昨天去家訪一個個案,期間案主提到6歲的女兒很害怕與爸爸獨處,即使媽媽只是要去倒個垃圾這麼短暫的時間,女兒都不願意。我順勢問一下女兒:「妳很害怕爸爸嗎?」,他瞪大他的雙眼認真的看著我說:「我爸爸是鬼,他常常打媽媽罵媽媽」,我又問:「爸爸會打妳嗎?」,小朋友只是點點頭就立刻低下頭畫畫,不願意再參與我們的會談。

       雖然我知道現在有很多關於目睹兒童的心理諮商、遊戲治療還有許多適合的資源可以提供他們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每當那軟軟的童音說出那些讓我震驚的話語時,我還是要很「不專業」的湧出很多情緒。回辦公室時我再也忍不住,劈哩啪啦的將我的情緒全部向同仁宣洩,故意用我慣有誇張的語調和肢體企圖掩飾即將掉下的眼淚。

       有小孩前我聽聞這些內容時,心裡會充滿不捨、心疼、難過等情緒,但有了小孩以後,我的心情是好~不捨、好~心疼、好~難過。每天都在努力去想還要怎樣提供很多的愛給小寶貝,還要怎樣提供更好的環境給小寶貝,還要怎麼做才會讓小寶貝更快樂的我,面對這樣的兒童卻只能在心裡難過,恨不得有什麼法力可以直接還給他們一個原本該屬於他們的快樂童年。

       那些怯生生的反應,少有笑容的表情,一直提醒我不能像逃避新聞事件一樣的逃避他們,因為他們是我的個案,因為……我是一位社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pherdsoc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